本報特稿/大陸對中亞地區的外交經營 信用貸款

內容來車貸自YAHOO新聞

(一)前言 大陸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活動,俄羅斯總統普京、南韓總統朴槿惠、哈薩克總統納札爾巴耶夫等前往參加,美、日,以及東南亞許多國家領導未出席,不乏國際問題觀察家分析認為其間外交較勁意味濃厚,各有戰略需求與盤算。而哈薩克總統的應邀,正反映中共周邊外交在東南亞陷入困境時,有計劃以中亞為新軸心,它不僅做為西部大開發的外部延伸,也體現習李體制「西進」戰略布局,且將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密切聯結,進而幅射至南亞、中亞、中東。 (二)西進戰略與哈薩克 90年代蘇聯解體後,烏克蘭、哈薩克分別是中亞第二、第三大經濟體,兩國地緣位置、政治體制、經濟結構、國家綜合實力等要素基本相同,但獨立24年後,烏克蘭在大國爭奪下瀕臨分裂,主權和領土嚴重受損,中央政府失去權威,經濟長期停滯,人均GDP不到4000美金;哈薩克雖同樣面臨大國角逐,然巧妙運用平衡外交,借助外部力量提升國家影響力,成為公認的中亞穩定之錨和實質上的地區領導,隨著民族關係和諧、經濟持續發展,人均GDP逾1.2萬美元。烏哈兩國出現落差,主要在於國家領導執政取向,哈國總統自1980年代獨攬大權並非毫無爭議,但其所表現出的大國抱負、國際視野、戰略前瞻性、內外政策多元化獲得支持。諸如:蘇聯解體各獨立國家俄族居民去留成為棘手問題,幾乎所有俄族均提出獨立或自治的政治訴求,烏方未正視及解決各種分歧,哈方則意識到問題嚴重性,除遷移首都遏制北方俄族獨立趨勢,並加速地方基本建設,使原偏僻的新首都現成為中亞重要城市,包括2010年曾舉辦歐安組織在中亞的首次峰會、2011年為中亞首辦亞冬運動會國家、2017年還將舉辦世博會。另在語言方面哈總統也展現技巧,即政府公文使用哈語,其他演講或日常生活則俄哈語言共存。 在大陸與中亞國家關係中,哈薩克是最早與中共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國家,多年來兩國元首保持互訪,至2014年大陸對哈投資已超過150億美元,哈開採之石油有20%出售給大陸。另還是「中」方打擊分裂勢力重要幫手,首次實現對東突份子的引渡,在國際問題方面雙方表態立場頗為一致,均未正式承認基輔臨時政權,對克力米亞脫俄入歐不表支持,同時呼籲當事方放棄使用武力化解危機。 (三)以亞信峰會為突破點 1992年哈總統倡導成立「亞洲互助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」〈簡稱亞信會議〉,迄今成員包括俄羅斯、印度、韓國、土耳其、伊朗、巴基斯坦、以色列、埃及、阿聯酋、泰國、越南及大陸等24國,涵蓋亞洲約半數國家,此外還有美國、日本、印尼、菲律賓、烏克蘭等12個觀察員。自2002年開始,亞信會議每4年召開一屆峰會,前兩屆由哈薩克舉辦,第三屆為土耳其,2014年至2016年大陸擔任主席國,一方面為對哈國支持,另亦期望利用此平台將「一帶一路」區域經濟合作與亞信會議安全議題接軌,使大陸在對應前庭後院難題時能獲得支撐。 目前,大陸在中亞建成價值數百億美元的油氣管道,卻無法派出任何兵員去保護,投資的油田、水力、基礎設施、交通樞紐項目安全,只能交當地國負責,受地區格局與大陸外交基本原則制約,中共中央領導指出不能繼續自我框限而裹足不前,並提出要將共同安全、合作安全、綜合安全作為突破點,且需從三個層面考量:首先在中共支持下,俄羅斯的中亞安全領域保持絕對主導地位,相應美國軍事存在漸趨式微。但當大陸經濟利益遭到現實威脅,俄方是否會積極維護,又如何維護,必然直接影響雙邊戰略夥伴關係發展,如無同盟的安全支撐,可預見經濟力或將迅速倒塌。其次,中亞是新疆三股極端勢力最大的境外盤據地,大陸一直緊密關注其動向,且只能通過經援方式協助這些國家政權穩定,但此非長久之計,當應更加主動與中亞國家在情報、軍演、執法方面實現有效和良性互動。三是2014年北約撤軍後阿富汗的安全真空日趨凸顯,大陸提出培訓阿富汗警察力量,召開「上合組織」阿富汗會議等舉措,然做法缺乏通盤思考和戰略布局,必須將南亞與中亞結合起來,或可利用現有多邊機制構築阿富汗安全網。 (四)中亞一體化相互競爭 現中亞多邊機制除亞信會議外,還有集體安全條約組織、俄白哈關稅同盟、歐亞經濟共同體、上海合作組織、突厥語國家峰會、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計劃等,主要由俄羅斯、大陸及國際金融機構推動,雖都稱是實現一體化,但觀念、方式卻各有不同,甚至出現相互競爭。 俄羅斯主導的一體化,是政治、經濟、軍事多管齊下的整合過程,是建立以歐亞聯盟為目標的國際聯盟,旨在確保莫斯科對此地區的全面控制,中亞為其中一環,烏克蘭、白俄羅斯以及其他中亞國家都是關注對象,有西方分析家認為,普京有恢復蘇聯之戰略企圖。 大陸推動的中亞一體化,主要是對雙邊經濟關係的提升。如:中國─中亞油氣管道、與中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,以及醞釀中的「中國─中亞自貿區」、絲綢之路經濟帶等,在此基礎上,大陸也嘗試發揮中亞重要地緣戰略樞紐作用,深化與阿富汗、印度、伊朗、土耳其的文化和經濟聯繫。國際金融機構包括亞洲開發銀行、歐洲復興和開發銀行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、伊斯蘭開發銀行、聯合國開發署、世界銀行等,推進的一體化完全為功能性,主要是調解各國間之資源糾紛,促動各國經貿復興和人員往來,為將來方向的一體化打下基礎。至於「上合組織」經過前期迅速成長後,現處在發展瓶頸階段,面臨定位不清、功能模糊、應對危機乏力、無新合作增長點等系列問題,可預見將來難在中亞一體化產生積極作用。 大陸表示雖已明確承認俄羅斯在中亞傳統影響,但兩國對中亞一體化方式與理念有差異,以致遭遇到前所未有阻力。俄羅斯嚴防大陸經濟在其傳統勢力範圍邊上崛起,以及中亞國家擔憂大陸經濟擴張,正在成為今後中共推動中亞經濟一體化的兩大障礙。加之,隨著歐美經濟疲軟國際金融機構在中亞減少投入,相應「中」俄在中亞競爭可能大於合作,尤其俄美爭奪烏克蘭和美日澳軍盟不斷強化,同時增加俄「中」兩國外部壓力,如善加利用,彼此可提升戰略支持,反之可能激化在中亞的矛盾。 (五)結語 對歐亞外交中共曾有以俄羅斯為軸心、烏克蘭、哈薩克為支點的政策設計,惟國際政治現實表明,烏克蘭無法發揮基本功能,故提升哈薩克戰略地位,並將「中亞+俄羅斯」作為重要支柱,既可化解「中」俄在中亞矛盾,降低未來歐亞外交可能出現的挑戰,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依托,同時亦是對「東盟+美國」的戰略呼應。 (來源/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697期) 【中央網路報】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本報特稿-大陸對中亞地區的外交經營-022000209.html

個人信貸房屋貸款>企業貸款

B13396D2D64A4DE0
arrow
arrow

    w28kq08ac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